偉義給"葬顏"的感言﹕
第三次參加全舞的比賽, 帶著不同的情緒及舞者, 去領略這一片舞海.
“葬顏”原名為“華顏”,用八分鐘去體會五千年華族的勾心斗角及矛盾.要感謝我的作家朋友元子,幫我為這只舞碼給了“葬顏”這名字及序,讓這作品提高到另一個層面,讓我有了更多的觸動!
從舞者自願把名字寫在名單上,到舞者每個星期三加排,“葬顏”都一直很“開心”.舞者的年輕讓整個排練過程雪上加霜,畢竟歷史的沉重離我們太過遙遠,但卻也是這麼貼近,只是我們沒去察覺.舞者的嘻皮笑臉及吵鬧對舞碼是最大的挑戰,對我而言也常不自覺的回憶“枷鎖”的凝聚.或許是舞碼中嘗試用反向的手法來編創,所以更累計了許許多多的不確定性. 有時候會想: “這支舞碼能夠打動人心嗎?”
到了培風的劇場,從初賽的燈光設計時間不足,後來宣佈進入決賽後禁止舞團燒紙錢的心情轉變是大起大落的.不過,自己一直確定劇場的作品可打動人心,扣人心弦,所以我排了比“葬顏”更“葬顏”的作品.哪一個比較好?我覺得那是心路歷程,所以不予置評.
恭喜“葬顏”的孩子們獲得了“優秀獎”及“最佳舞蹈創作獎”,這是努力後的其中一項肯定.另外,也頒一份“成長獎”給這些孩子們,行千里路的收穫我想是遠遠超過得獎的價值.
學舞就是在學習做人,用挑戰的方式讓自己活得更精彩.與“葬顏”的孩子共勉之!同樣的一句話: “願要大, 志要堅, 氣要柔, 心要細”.再次共勉之!